医学教育

 

 

新冠状肺炎下有关心理学问题的一点反向声音 

牛江河      心理学博士

2020年2月13日 

【注】这是本协会会员牛江河博士应对2020年初发自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(COVID-19) 所分享的专业建议

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四处蔓延之际,很多文章、很多人/机构都强调心理介入非常非常地重要和急迫。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,心理问题总是一个滞后的问题,是第二步,第三步甚至最后的问题。在新冠肺炎的情况下,一般来讲,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心理上的问题不至于性命攸关,而其它问题至于。心理问题也只有在有了其它保障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从容展开。因此什么心理干预、心理预防、心理治疗等在疫情当前的情况下,都应该让位于真正实质性的治疗,而不是去抢资源、抢关注、抢病人。 

 

很多文章、很多人/机构还都一再告诫人们不要恐慌!不要焦虑!其实号召不要什么,不仅不能什么,反而会强化什么!正如在一个特定的心理空间里有了某个特定的东西,如果没有其它东西进来,成天呆坐着,无所事事,这个原先的东西不会自行跑掉。只有当其它东西进来之后, 能势不可挡地进来更好, 这个原先的心理上的东西才有可能会被挤掉 

 

在目前活动空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,能做的东西其实还是蛮多的。比如竞技性的打麻将,下围棋、象棋,打扑克,你满心想到的都是再来一盘就会赢这小子了,还要再赢---;追一追制作宏大的系列电视剧,读一读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,尤其是侦探,你满脑子都会被那些个人物、情节灌满;要不就是你担起家里吃喝拉撒的重担,吃了早点就要筹划中午,吃了中饭就要筹划晚饭,从计划、购物到具体实施,加上卫生、张罗、照应等等。当然还有海量的其它可做:整理、编辑相册,园艺、绘画、写作、直播---可以基本肯定地说,以上只要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你在干着,背景音乐不停,你哪有时间和心理空间去恐慌和焦虑! 

 

退一步讲,即使有焦虑、恐慌,那又怎样呢?在目前全球感染的情况下,轻中度的焦虑、恐慌不仅是正常的应激反应,而且也是必要的和适应性质的。 它不仅好过太焦虑、恐慌,也好过一点都不焦虑、恐慌。其实适度的焦虑、恐慌帮助你有所准备,让你体验、感受并接受平时你不会、不愿接受的事情、任务和责任,让你有紧迫感,心理现象中的拖延不翼而飞,收获空前的效率等等。 

 

当家人、同学、同事、朋友,当周围的人情绪激动,情绪崩溃时,很多的文章,很多的人/机构都强调此时要大力提供心理援助,积极关心。其实呢,在这种情况下,既不能过度反应,因为会强化行为,也不能不反应因为会加强无助感。熟悉这样的情形吗:好多女生在见到老鼠、蟑螂、蛇什么时,多半只有在周围有人的时候才大叫、尖叫,表现出害怕;假如周围空无一人,她们多半就不声不响,也不害怕了。但也不能不反应,适度得当的关心、劝慰、开导、解释还是必要的。度要掌握好。

 

 

很多文章、很多人/机构极力强调尽量少看或不看微信、微博、不接电话、不接触信息缘,以杜绝负能量、谣言的影响。其实这样更糟,且不说可行不可行!在目前微信、微博、电话、小视频铺天盖地、潮水般涌来的情况下,挡是挡不住,也很难很难抗拒的。与其用洪荒之力去抵御,不如顺势而为,换个认知思路。如果你广开言路,那即使这些信息里面有负能量/谣言的话,那势必还有其它正能量/事实,正、负至少得到了中和、平衡,况且通过阅读、消化和思考不同方向、不同来源的信息,你的解读能力,判断能力也会提高。这是不是比只接受了一两条信息,它们恰好都是负能量/谣言的好。